Sorry,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
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(enable) JavaScript
Learn more >

1. 知识点记录

网络: 将距离较近的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
互联网: 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即可形成互联网
Internet: 最大的互联网

网络拓扑类型: 星形、总线型、环形、树形、全网状、部分网状、组合型
企业通常采用: 树形、组合型

组网设备: 同轴电缆、集线器、交换机、路由器、防火墙、无线设备(无线接入点AP、无线控制器AC)

交换机:

  • MAC地址;
  • 根据MAC地址实现转发,可以实现单播、组播、广播;
  • 内部有MAC地址表;
  • 其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。

路由器:

  • IP地址;
  • 根据IP地址进行路由,隔绝广播域;
  • 内部有IP路由表;
  • 其工作在OSI第三层网络层。

路由: 直接路由、动态路由、静态路由
三层网络: 接入层、汇聚层、核心层
二层转发、三层路由

2. TCP/IPv4协议栈

应用层协议:

  • HTTP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:超文本传输协议,用于访问Web服务。
  • HTTPS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):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,能够将HTTP通信进行加密传输。
  • SMTP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):简单邮件传输协议,用于发送电子邮件。
  • POP3(Post Office Protocol 3):邮局协议版本3,用于接收电子邮件。
  • DNS(Domain Name System):域名解析协议,用于域名解析。
  • FTP(File Transfer Protocol):文件传输协议,用于在Internet上传和下载文件。
  • Telnet:远程登录协议,用于远程配置网络设备,Linux系统和Windows系统。
  • DHCP(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):动态主机配置协议,用于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自动配置IP地址、子网掩码、网关和DNS等。

传输层协议: TCP、UDP

网络层协议: IP、ICMP、ARP

网络接口层协议:

  • CSMA/CD、PPP、HDLC、帧中继、X.25;
  • 三个基本功能:封装成帧、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查。

3. NAT(网络地址转换)

在IP地址空间里,A、B、C3类地址中各保留一部分地址作为私网地址。私网地址不能出现在公网上,公网中的路由器没有到私网的路由。在路由上做NAT需要修改数据包的网络层和传输层。
保留的私网地址:

  • A类地址:10.0.0.0~10.255.255.255
  • B类地址:172.16.0.0~172.31.255.255
  • C类地址:192.168.0.0~192.168.255.255

NAT的5种类型: 静态NAT、动态NAT、NAPT、Easy IP和NAT Server
1. 静态NAT:
私网地址与公网地址一一绑定对应,不节省公网地址;
外部网络可以访问内部网络。

2. 动态NAT:
提供地址池,私网地址与公网地址也是一对一,但不绑定,一般用于内网主机多于可用公网IP地址的情况。
因为是一对一的关系,所以无法提高公网地址的利用率;
外部网络无法主动访问内网主机。

3. NAPT:
提供地址池,不仅转换IP地址,还会对端口号进行转换,因此可以实现一个IP地址不同端口号来实现,公网地址的一对多。
外部网络无法主动访问内网主机。

4. Easy IP:
基本与NATP相同,但没有地址池,使用接口地址作为NAT转换的公网地址,其只会用到一个IP地址。

5. NAT Server:
应用于私网网络中的服务器需要对公网提供服务的情况,指定【公网地址:端口】与【私网地址:端口】一一对应。

评论